新光社区辖区内的新世纪花园小区始建于2003年,位于马仁山路和峨溪南路交叉口,总占地面积约9.0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4万平方米,共计63栋住宅楼,共1467户。该小区年久失修,存在基础设施陈旧、外墙脱落严重,户外构件老化,楼道“破旧黑”、路面破损、外墙渗水、空中“飞线”、立面破损、停车难停车乱等顽疾。自2023年启动新世纪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在镇政府的领导下,新光社区坚持党建引领,重民意、抓细节,建立改造前多方“共商”、改造中多方“共建”、改造后多方“共治”的机制,统筹推进,全力打造老旧社区“15分钟和美生活圈”,推进老旧小区换新颜。为保障老旧小区改造廉洁高效推进,新光社区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充分发挥“嵌入式”监督作用,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紧盯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设计变更、资金监管及干部作风等关键问题,开展全程监督,以监督护航重点民生工程顺利推进。
改造靠民,统筹力量了解居民需求。新光社区“两委”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2名副书记任副组长,社区“两委”、社区骨干党员为组员。社区将办公场所移至改造现场,让居民需要与党员服务相互契合,社区统筹各方资源,结合社区老党员、居民骨干、社区热心人等力量,成立了小区自改委,积极参与到收集意见、矛盾化解、治理监督等工作中。借助自改委成员 “熟人”优势,通过上门摸排、座谈会、“银杏树凳议事会”、微信群等“线上+线下”方式征询民意,让居民参与到“改什么、怎么改、怎么管”的小区改造全过程,由以前的“你办我看”变为现在的“互商共办”,走出了一条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共建共治”之路。
改造为民,提档硬件治理动态乱象。区住建局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了一流的设计团队。改造前,设计团队成员和新光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到小区实地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小区建成年代、建筑结构、配套设施及安全隐患等信息,有计划分步骤地统筹安排改造时序,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精心提档小区硬件设施,推动“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营造养成文明的环境氛围。考虑居民停车需求,对小区实施整体改造,计划增设471个停车位、9个非机动停车棚,拓宽路面,改善交通秩序;计划统一增设充电桩,消除“空中飞线”现象。
改造惠民,精心规划提升社区品质。新光社区周边有1所小学、2所幼儿园、2个公园、1个峨山书舍、1所医院、1个养老中心、1个老年助餐点,2个农贸市场。新光社区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活动空间平均每月举办社区活动35余场、受益居民达1000人次。在这次改造中,社区引入“15分钟和美生活圈”概念,从优化区域内服务阵地布局出发,精心规划社区周边点位文明提升,完善15分钟生活圈建设,为周边居民近距离提供生活、托育、健康、学习等一站式精准服务。同时,也将全面改造包括老旧小区外墙、楼道、单元门、停车位、绿化带在内的一系列基础与配套设施,实现区块整体观感发生蜕变,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老旧小区改造容不得任何怠慢和瑕疵,新光社区纪检委员发挥监督职责,督促设计方、施工方等相关单位履职尽责,落实简单问题整改,举一反三,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问题清单”转变为居民满意的“幸福账单”。并组建居民“监督队”,聚焦社情民意,整合资源、协同作战,形成监督合力,让监督的阳光照进权力的“毛细血管”,着力发现和解决改造过程中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把监督贯穿于改造的全过程。(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