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对37个村、社区开展两轮常规巡察,其中第十轮对12个村、社区巡察,发现问题159个,问题线索30件。派出3个专项巡察组,进驻无为县参加市委交叉(提级)巡察。督查指导18个单位巡察整改,开出整改工作提示单13份,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份。推动各单位建章立制316项,问责82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98.5万元。
“喂,请问是巡察组吗?我们城西村电线杆撞断问题今天下午已经得到解决了,原来向你们反映问题是真的有用的”“好的,感谢您信任我们巡察工作,也欢迎您有问题随时来反映”,在县委第十轮巡察中巡察人员发现繁阳镇城西村村民反映电线杆被撞断许久无人管,巡察组确认后将其作为典型官僚主义问题通报,并联系该村负责人,当日下午安装了新的电线杆。
“巡察+民生监督”紧密结合,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巡察中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把巡察监督与民生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及时破除基层村(社区)的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行为,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在村、社区巡察中,巡察组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张贴巡察公告,安装举报信箱,真正把群众身边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挖出来、解决好;运用群众容易理解的“庄稼语”、“田间话”和群众零距离沟通,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廉租房本来是保障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问题的民生措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转租、转住现象,在巡察中发现峨溪花苑存在实际居住人名下有车辆,店铺等有实际财产现象,对这一问题,县建设部门已联合属地政府和保障房运营管理公司完成情况核实工作,并责令相关责任人限期解除违规合同,下一步将根据县保障性住房管理规定予以查处。”,在县委第十轮巡察反馈会议上,巡察组组长这样谈到。
“巡察+交叉提级”联合发力,破解熟人社会人情网、保护伞、关系网
开展交叉提级巡察的目的及时着力破解“巡不深、察不透,人情干扰多”难题,较好解决了被巡察对象“不怕巡”,广大群众“不信巡”的问题,发现的问题和线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提升。对于村(社区),由县委派出巡察组,实现提级巡察,巡察组主动进村入户,全方位梳理被巡察村、社区党组织建设、生态环境、贫困救助、干部作风等各类情况,破解熟人社会干部群众不敢、不愿反映问题的难题。
“2018年县委巡察中发现芜湖机械工程学校原校长王心良在学校基础建设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提前向安某某支付工程款,并存在公款私借现象……”,在县委第八轮巡察中巡察办向县纪委监委案管室移送问题线索中这样提到。
“巡察+信息管理”统筹督办,压实压紧巡察整改主动性、紧迫性、延续性
深化巡察整改落实,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县委将巡察整改落实情况作为每轮必巡内容,将巡察情况反馈县委、县政府相关分管领导,层层压实整改责任,坚决防止敷衍应付、上推下卸、边改边犯。通过建立巡察问题整改进度清单、整改督办台账、问题线索处置台账等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问题整改和线索处置进行动态跟踪和定期督办,进一步提升问题整改和线索处置的实效,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如对巡察整改不力的城管局党组负责人调离岗位;教育系统整改中移送司法3人,处理10名科级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