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书,崇尚知识,似乎就是我家不成文的家风,在我们血脉中流淌,潜移默化,代代相传。
我的父辈兄妹五人。他们经历战火,在国家极贫极弱灾难深重的岁月中求知读书。当全面抗战爆发后,有的投笔从戎,有的弃商从军奔赴全面抗战的正面战场。父亲中断学业,但求知的愿望时常流露,自己未完成的学业总希望下代为他实现。解放初期,父亲为送我大姐去芜湖读书,让母亲卖掉家中最后一枚金戒指,来完成我大姐的学业。平时,我母亲的唠叨更直白:读书能干大事穿皮鞋,不读书出苦力穿草鞋。现在看来,母亲的唠叨是知识能改变命运的最通俗解读。
父亲喜欢读书,母亲崇尚知识。他们的言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可能就是我的家风,它犹如一粒种子落在这块园地上。
一九六五年,我以优秀的成绩从荻港考入繁昌中学,仅仅读完初中一年级,一场风暴来了。与父辈相比,我虽未经历战乱,但我经历了十年动乱。又是被迫中断学业,我既痛苦又不甘心。经过自学,一九八五年我以较好的成绩考取了安徽电视大学,并获取企业唯一的公费生待遇。当年电大教学是考教分离,治学十分严格,每学期去芜湖考试,试题从国家试题库中抽取。三年来,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一边家务。学习过程之艰难,连安师大辅导老师都由衷感叹:成家了有孩子了,还读书,不容易啊!我不仅如期毕业并且荣获市级“三好学生”称号。一九九一年,我被企业选派参加芜湖市第二届读书节,我的论文入围芜湖市委宣传部举办的专题研讨会。论文获鼓励奖证书。
要读书的家风,犹如一泓永不干涸的泉水,悄然无声地润泽着这块园地。
儿女们亲眼看到我每天挑灯夜战,拼命读书的劲头;亲眼看到我一丝不苟做读书笔记的情景,他们被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儿子说了一句大实话,祖父和父亲都因为国难当头,没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如今这一代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读书。
要读书的家风犹如烙印,深深地刻在我下代人的心里。
儿女们读书习惯较好,共同的特点是自觉,不需要我们去说教。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儿子当年就考取了大学。大学期间,由于学习成绩突出,操行品德也好,被选为校学生会和校团委干部,大学三年级时,儿子就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毕业后分配到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分到单位,儿子很快进入到工作状态,无论是工作业务还是专业理论或是为人处事都得到广泛认可。儿子在国内外医学刊物发表十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二篇发表在美国和英国世界著名的医学刊物上,受到院领导高度赞扬和重奖,次年被评聘为主任医师。儿子成为芜湖医学界最年轻的主任医师之一。继而又被安徽省麻醉学会聘为青年委员,任皖江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特聘专家,省疼痛学会委员,省药品耗材评标专家库特聘专家,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导师,芜湖市麻醉学会委员。儿子工作之余,手不释卷,笔耕不辍,荣获七项实用新型国家发明专利。特聘为芜湖市“555”产业创新团队专家。
哥哥考上大学对妹妹有很大影响。其实,我女儿先于我儿子走出繁昌上学的。当年,我女儿读初中二年级时,被安徽省艺术学校特招录取,毕业后分配到铜陵市黄梅戏剧团。工作几年后,女儿很想上大学,决定要辞去这份事业编制的铁饭碗工作,要去参加高考。女儿的这个决定不仅震动了我们全家,而且也惊动了铜陵市文化局。我记得,铜陵市文化局一把手丁局长很负责任地约我们谈话,先是劝阻,后是理解,再是同意。并且承诺待录取后办辞职手续,我们非常感动。女儿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在半年内学完高中全部课程,不负众望,专业课和文化课都达到重点院校分数线,如愿以偿考取了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她的文化课辅导老师连声赞叹:孩子创造了一个奇迹。女儿在厦门大学本科毕业后还想读书,继续努力又考取了意大利罗马国立音乐学院,海外学习期间,克服生活、语言等等诸多困难,如期毕业获音乐硕士学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女儿放弃了在意大利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国,服务母校与厦门大学签约,担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助理。女儿在辛勤耕耘,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去年参加了福建省第九届青年歌手大奖赛荣获银奖。
喜欢读书,崇尚知识。未立规不成文的家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特别让人高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孙辈读书习惯也相当好,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值得期待,甚喜!
今年春节,我们一大家八口人相聚繁昌,儿孙绕膝其乐淘淘,家国情怀溢于言表。全家人深切感受到,家庭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个人前途与祖国前途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一致认为,良好家风是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国家昌盛是家庭幸福的根本保证。孩子们表示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忠于祖国,服务人民,传承好家风,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此刻,我的孙女儿提议,全家人共同举杯,衷心感谢伟大的时代!衷心祝福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繁昌老年大学学员 殷卫平)